去过敦煌旅游的人,一定会对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印象深刻。在敦煌石窟壁面和顶部,一幅幅斑驳的壁画静静诉说着一段段历史。壁画题材广泛,有著名的飞天,还有经变画、供养人画等等。尽管许多人物的妆容、服饰已经在岁月中变得模糊,但依然透露出很多信息,增加了一种神秘感,让人想要一窥全貌。
有一个人在看过敦煌壁画后,就深深地着迷。他日以继夜地研读史料,发誓要让这些壁画中的人物“重见天日”。经过大量研究、考证,他终于用艺术的手法,复原了一幅又一幅壁画中的人物,让画中人“活”了过来。
他,就是87版《红楼梦》的化妆造型师,人称“天下第一梳”的国宝级古典妆造艺术家杨树云。
↑杨树云与87版《红楼梦》导演王扶林(左)
杨树云参与拍摄的历史戏很多,从舞台剧到电视剧、电影,这些领域都有他的作品。1987年,《红楼梦》在中央电视台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同年,他被特聘为中央电视台的美工设计师,圈内甚至有“古装片非他莫属”的说法。他在中央电视台参与过的作品,如《红楼梦》《唐明皇》《杨贵妃》《唐风流韵》等都获了奖。
↑电影《杨贵妃》“贵妃醉酒”一场中的杨贵妃(周洁饰)
↑杨树云手绘的杨贵妃造型设计图
1985年,他的学术论文《从敦煌绢画〈引路菩萨〉看唐代的时世妆》被收录在《1909—1983敦煌学论著目录》里,此外,还发表过多篇敦煌壁画研究方面的论文。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前所长齐陈骏教授称赞他是“学者型的化妆师”。
杨树云常说,这辈子只干一件事,那就是化妆。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里,他还原过很多壁画人物,但投入最多心血的,还是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。
在当化妆师之前,杨树云是歌唱演员,但平时喜好美术造型。有一次在剧院的一场重要演出活动中被“抓了壮丁”——给演员化妆,结果,他做的妆造引起了轰动。后来,他和敦煌莫高窟便开始了一段不解之缘。
↑杨树云自己化的印度王子妆
20世纪70年代末,杨树云所在的文工团正在筹备民族历史舞剧《丝路花雨》,全团的创作人员分批去敦煌莫高窟体验生活。在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段文杰的带领下,他们看了所有的洞窟,包括不对外开放的洞窟。
看了三天壁画后,杨树云被壁画深深地震撼。回到招待所,他躺在床上,感觉墙壁上、天花板上全都是敦煌的壁画和飞天图景。在敦煌,他贪婪地吸收着艺术的营养。这段敦煌之旅为他后来做古典妆造奠定了基础。
↑《观无量寿经变相画》中的舞蹈“反弹琵琶”,出自莫高窟第112窟
↑《丝路花雨》第四场“反弹琵琶伎乐天”的场景,英娘的扮演者为傅春英
莫高窟第98窟的供养人壁画让杨树云格外记忆犹新。当年,他一走进该窟,便被画中精美的人物造型吸引。壁画中的翟氏服饰色彩华丽,体态丰满富贵,神情慈祥而平和。钿钗梳篦,襦裙礼服,都极非常讲究。脸上的胭脂别出心裁,是先将剪好的小鸳鸯贴片贴在脸蛋上,上面层层打上胭脂,再取下贴上的小鸳鸯,白色的鸳鸯印痕便留在脸上。她的嘴角两侧还有对称的小黑鸳鸯,这种夸张的美靥可谓精妙绝伦。额角和眼角两侧的花钿,更是为翟氏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风情。
↑莫高窟第98窟东壁女供养人像(段文杰 临摹)
↑杨树云复原的莫高窟第98窟东壁女供养人形象
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规模最大的一幅,莫过于第130窟甬道南壁的《都督夫人礼佛图》(又称《乐庭瓌夫人行香图》)。这幅图有强烈的时代风格,特别是都督夫人太原王氏“丰肌腻体”、雍容华贵、庄严虔诚。两个女儿十一娘、十三娘及身后的侍婢,个个面目姣好,“凝翠晕蛾眉”,口小唇厚,发式穿着不尽相同,显得多姿多彩。侍婢有的捧鲜花,有的捧琴,有的端水瓶,其中还有一个人回首顾盼。人物身后的垂柳、萱花丛及绕花飞舞的蜂蝶,给庄严肃穆的礼佛现场平添了几分情趣。
↑莫高窟第130窟《都督夫人礼佛图》复原图
《都督夫人礼佛图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着盛装。王氏着碧罗花衫、绛地花半臂、红底花裙、白罗画帔,足着笏头履,上嵌珠饰。她头梳唐朝中晚期流行的两鬓抱面发式,发髻上饰有鲜花、簪导、金钿及梳篦。
古代妇女用各种脂粉施于面颊酒窝处或眉心处的面饰谓之“妆靥”。女十一娘嘴角贴的妆靥为两只石绿色的小鸳鸯。女十三娘头戴凤冠,斜插步摇,着半臂衫裙,足蹬小头履。古代妇女的冠饰以凤冠最为华贵:一是所用材料昂贵,二是工艺精细,三是只限皇后、嫔妃、命妇等特权阶层使用。
侍婢们则衣着朴素无华,发式多作双垂髻。一般未婚女子或侍婢童仆等都梳这种发式。王氏一家佩戴昂贵的首饰,与身后的侍婢们形成鲜明的对比,这些首饰正是她们财富和地位的显示。
除了复原壁画,杨树云还曾做过古画人物的造型复原,比如《朝元仙仗图》中的太虚司禁玉女。
做古典妆造这一行,看似光鲜亮丽,但创作过程孤独而艰辛。要做好它,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。除了基本技巧外,还要懂表演、能绘画、擅沟通、知人物、懂历史、熟典故等。而且,因为长年和剧组在外奔波,还需要有一副铁打的好身体。
杨树云说,他庆幸,上天把这一切都给予了他。他喜欢这一行,在其中,他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。他把自己几十年来在唐代妆造艺术方面的积累都记录在了《唐风流韵》这本书中。
书中系统梳理唐代服饰、妆容、头饰的考据与创作,以《丝路花雨》《杨贵妃》《唐明皇》《武则天》等影视经典为例,揭秘敦煌壁画、文物典籍与舞台美学的融合之道,可以说是古典妆造技艺传承的权威范本。这些久负盛名的影视佳作中的银幕形象,是杨树云考据中国古典文学、文物、绘画、雕塑、建筑、舞蹈等优秀传统文化,在敦煌揣摩、吸收壁画艺术,并融合现代影视舞台美学元素,甚至动手制作收拾道具,方才塑造出的。造型诞生过程的记录,也是唐妆、汉服等中式美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现。
在这本《唐风流韵》中,有丰富的资料、唯美的经典剧照,杨树云手绘的唐代经典人物妆造的设计图,做发型、搭首饰和化妆的实操要领,还有他的个人奋斗史,以及拍摄中与名导、明星们的趣闻逸事。对于古典妆容艺术爱好者以及唐文化爱好者来说,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重磅权威著作。